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摘要

水晏河清润民生

 时间:2024-10-28       大    中    小      来源:阳泉日报

  五渡湿地公园内碧波荡漾,水赋予景观灵动之美;娘子关泉泉水奔涌,如生命的源泉,流入千家万户保障生活用水;龙华口调水工程竣工在即,生产生活供水“大动脉”即将贯通……在阳泉这片土地上,水正奏响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市面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严峻状况,这一难题犹如巨石,横亘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为让群众有水用、用好水,让重大建设项目摆脱用水难的束缚,我市积极探寻破解之道。为“水”而战的奋斗道路上,我市数代水利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兴水利除水患、保安澜惠民生,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如今,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座座水库如同青山间的明珠,一个个饮水工程建设正酣,一股股清澈水流畅达千家万户……我市以水为画笔绘就的水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节水管水 从源头守护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非常重要。”“节约用水,要以家庭为单位做起。”“这些印着宣传知识的纸杯给您,要常记节约用水。”近日,市水利局和郊区水利局工作人员到郊区李家庄乡甄家庄村开展活动,向大家宣传节水相关知识、技术和政策。

  节约用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是我市水利系统工作人员的常态化工作。对于水资源短缺的我市来说,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尤为重要。

  我市水资源主要由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和滹沱河水资源两大系统构成,这两处水资源位于我市东部和北部边缘。娘子关泉域水作为市民主要生活用水,是跨越50余公里、一路“上坡”引回来的。水资源珍贵,为最大化保护现有水资源,满足工业、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我市“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从严从细管理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多年来,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地方性法规——《阳泉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我市加大对娘子关泉域的修复、保护力度,严格做好全市取用水计划管理工作,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为契机,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节约保护水资源成为许多市民发自内心认可的理念。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是我市创建的节水型高校。该校由山西建发思源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用水管理,通过引进智慧水务用水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用水情况的精细化管理,还试运行了灰水收集冲厕技术。去年,学校用水量相比上一年度减少了51万立方米。

  加大循环利用力度,才能让有限水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工业企业是用水大户,我市开发利用矿井水、再生水这些非常规水源,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阳泉煤业集团兴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矿井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矿井水。处理后的矿井水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完全满足井下再利用需求。矿井水实现了循环利用,让曾经的用水大户成为“节水标兵”。

  去年,我市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实现了用水计划全覆盖,全年总用水量1.8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了11.9%,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保持水土 夯实绿色阳泉底色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我市位于太行山中段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3042.5平方公里,是我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恢复青山绿水是我市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先后投资3.17亿元在我市桃河、固企河、阴山河、温河、南川河、龙华河、乌河7个项目区及全市93个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通过整修基本农田、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实施封禁治理、建设谷坊、建设旱井、整修河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9.9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由原来的30%增加到71%,植被覆盖率增加到53%。

  水面碧波荡漾、植被绿意盎然、河道清洁畅通……秋日的盂县孙家庄镇禅房村美景如画。去年竣工的盂县禅房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水保造林、封山育林、村庄美化、蓄水设施建设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28平方公里。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营造了经济林,种植的枣树到盛果期后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水土保持项目,不断夯实绿色阳泉的底色。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去年,我市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8.94平方公里,超额完成治理任务。今年,市水利局总投资2130万元,治理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域。目前,3个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

  我市坚持监管与治理并重,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按照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我市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2023年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72个,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8.97公顷。我市还对38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建设单位进行整改。

  水土保持这场“持久战”,守护了我市的绿水青山,打造出一批“满山皆绿、溪水潺潺、生态清洁”的村庄,改善了城市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兴水为民 水利工程加速发展

  10月24日,龙华口调水工程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进行泵站建设的收尾工作。龙华口调水工程全长80余公里,总投资20.3亿元,涉及全市2个县区9个乡镇54个村。历经30多个月的建设,龙华口调水工程即将竣工。

  工程建成投运后,将为全市城乡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改变我市娘子关泉单一水源现状,对改善我市供水质量、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娘子关泉域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我市最北部引来的清泉,开启了我市“北水南调”的新局面,还将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有力保障我市城乡供水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奏响保障城乡居民用水的“民心曲”、服务乡村振兴的“致富曲”、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兴水利民,润泽一方。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水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村群众福祉。我市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实施了郊区水务一体化项目、盂县县城及周边村镇饮用水网扩容提质工程、西南舁乡北部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农村供水水量不足、供水保障率低、取水不便、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西南舁乡北部集中供水工程改善了饮用水水质、方便了村民用水。8000余人因此受益,许多村子以水为“媒”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如鱼得水”。

  我市还出台了《阳泉市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升,解决我市6.33万农村人口的自来水入户问题,构建从“源头”到“龙头”安全可靠、保质保量、城乡融合的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前不久,我市争取到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项目及小型工程规范化项目建设,这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市将从各方面严格把关、规范管理,统筹安排,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努力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河长上岗 践行使命助力岸绿景美

  10月19日,市义工联合会的民间巡河员来到白羊墅湿地公园开展巡河、净滩行动。自2022年8月我市聘任桃河民间河长、成立民间巡河队后,巡河护河成为民间河长与民间巡河员的常态化工作。

  民间河长的加入,壮大了我市河长队伍,增强了护河力量。我市境内共有72条主要河流。2016年以来,我市河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实现了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为”的转变。如今,我市四级河长共581人,他们治理入河污水、拆除河道违建、关注防汛行洪、恢复岸线生态,一系列举措让河流重焕生机。去年,各级河长积极履职,累计巡河1.73万次,解决涉河突出问题42个。

  科技为河长制工作插上了“翅膀”。为解决我市部分河流较长、位置偏僻造成的巡河难题,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运用无人机巡河,实现了市级河流和县区部分河道无人机巡河,打通河流巡查“最后一公里”。“去年3月起,我市对7条市级河流陆续开展无人机巡河工作。7月,我们利用无人机对岔口河、滹沱河遥感图斑问题和温河、龙华河‘四乱’问题进行监测巡查。全年巡查重点河段200余公里,发现问题5处,均已完成整改。”无人机飞手、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振华介绍。

  2020年起,我市推出了“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通过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市河长办与检察机关开展信息互通、线索移送、协作办案等方面的合作,向破坏河道生态的违法行为“亮剑”,长效推动我市河流治理与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市积极探索“河长+河警长”“河长+企业家”工作机制,充实管河治河护河力量。

  曾经治水患,如今享水“利”。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今,走在我市大小河流岸边,绿草茵茵与流水潺潺相映成趣,曾经的乱石滩、垃圾河、污水道,变成了景观河道。树木掩映中的河流如同一条条生态廊道,为山峦间增添了一抹亮色,为城市赋予了灵气之美。

  水润民心,水兴则万物兴。青山绿水间,留下了水利人的奋斗足迹。治水兴水,需久久为功,我市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态度,全力书写治水兴水的壮丽篇章,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侯节 闫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