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20 大 中 小 来源:阳泉日报
获批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批准建设6家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6家市级中试基地、认定5家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成立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3家创新联合体……
2024年,我市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我市加速集聚,并逐渐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为全市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标注出城市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策马扬鞭”,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各级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布局——一批省、市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获批建设,在功能陶瓷、生物医药、光伏、耐火等产业前沿引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中试基地、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成功获认定,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特别是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中试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多个创新联合体落地建设,在数字产业化、固废资源高效利用、高性能土壤改良技术等方面协同发力,有效推动相关领域创新质效提升。各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载体的布局建设,逐步构建起以省级平台为引领、市级平台为支撑、创新联合体为突破口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凝聚起全市科技创新的澎湃合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重点谋划 发挥省级平台引领示范作用
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市科技局积极培育、加强引导,我市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创新平台数质并升,在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至此,我市省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达5家。
突出重点培育。围绕省市战略部署,市科技局坚持“少而精”原则,强化政策宣传,精准培育,积极推进重点企业申建省级创新平台。今年,把握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重大机遇,依托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建设的“山西省抗菌功能陶瓷技术创新中心”于8月获批建设。这是我市在特色产品和细分领域建设的第二家省级创新平台,其自主研发的抗菌陶瓷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陶瓷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填补了省内、国内空白,为全市乃至全省陶瓷行业转型升级起到破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跟踪问效。市科技局加强对平台的运行管理和跟踪服务,引导加快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依托山西阳煤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山西省工业数字化与数字资产技术创新中心”,在2023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这是我市首个考核“优秀”的省级创新平台,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推动学术交流。为提升“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水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其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论证,聚集优势智力资源推进实验室建设提质增效。同时,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作用,召开“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广泛汇聚共建单位的优势创新资源,持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产业化,更好地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
统筹布局 以创新平台催生产业发展动能
产业创新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以市级创新平台为支撑,系统布局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新兴产业布局创新平台,打造新领域标杆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重要战略部署。依托山西晶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阳泉市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市首家在生物医药领域建设的创新平台,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该公司作为第二依托单位,与山西大学合作共建的“复杂系统数学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于今年8月获批立项。
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9条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需求,市科技局将创新平台与产业链需求精准对接,以高能级平台为载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重点产业链做强做优、提质增效。针对光伏装备产业链科创平台的空白,市科技局提前谋划、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指导,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新建的“阳泉市太阳能光伏组件质量提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光伏装备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市科技局在重点产业链共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成果转化载体28家。
聚焦专业镇建设布局创新平台,升级“土”“特”产业。郊区耐火材料生产历史悠久,乘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东风,专业镇建设推动耐火材料这一“土”“特”产业稳步升级,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成为我市唯一省级重点专业镇。市科技局积极谋划,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在专业镇的布局。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与郑州大学、阳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共建的“山西省低阶耐火铝矾土高质绿色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申报省科技厅。此外,依托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认定的“阳泉市铝硅质高温材料高质利用中试基地”、依托阳泉市圣火炉料有限公司建设的“阳泉市高性能耐火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专注于高性能耐火材料领域,不仅可为高温工业界提供优质的高性能耐火材料和解决方案,还将以创新赋能发展,持续推动阳泉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和行业提质升级。
如今,市级重点产业链、专业镇已基本实现创新平台全覆盖,通过平台集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行业优势,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整合资源 打造双向融合的创新新格局
创新联合体是多主体联合攻关的有效组织形式,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鼓励市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方式推动相关产业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目前,我市已培育组建3家创新联合体。
今年4月8日,围绕数智新城建设组建的“数智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汇聚了15家来自企业、研究院、高校等多个领域的成员单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体系,必将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山西天和盛环境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共建“大宗固废无废化整治与资源化生态循环利用研发中心”、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山西农业大学—东大土壤研究院”,在固废循环、环境土壤改善等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前沿技术落地、高端人才交流。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推动、高校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有效链接企业与高校团队,成为聚合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的“强引擎”。
产业创新的澎湃动能,来自科技创新的引擎驱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玉霞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改革发展任务,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进一步激发创新与创造活力,着力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径,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崔锦丽 薄红贞)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联系电话:0353-5151077 电子邮箱:yqjqxxzx@126.com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 08000056号-1 网站标识码:1403110003 版权所有:中国·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网晋公网安备 14031102000245 号